这位发来短信的事主——陈女士,想通过反诈中心对海南移动转达自己的感谢,一条及时又清楚的10086提醒短信,帮她躲过了一次可怕的电信诈骗,保住了自己银行卡里的“血汗钱”。
来自海口的陈女士接到一个自称是来自“北京公安局”的电话。来电“警官”表示,陈女士的身份信息已被泄露,账户亦被盗用,且涉嫌“诈骗”——陈女士的银行账号被转入几十万,该笔资金来自被诈骗的一位老奶奶,对方因无法接受该事实而自杀。
一开始,陈女士对此将信将疑,但电话从下午4点聊到了晚上8点,一直未中断。期间,这位“好心”的“警官”还给陈女士发来了警官证、逮捕证,并严词称跟据银行信息及移动通话记录,如果陈女士不配合相关工作,将会被海口公安局抓捕。这位“好心警官”更是提醒陈女士,此事非常机密,绝不能报警,因公安系统中可能存在犯罪同伙,如果报警,她的事情就会被泄露,从威胁到她的人身安全,甚至可能导致犯罪同伙的逃逸,而她也就成了帮助同伙逃脱的帮凶,难逃法律制裁。
如此一来二去,陈女士开始紧张害怕起来,并对这位“好心警官”言听计从。“好心警官”要求陈女士立即到一个比较偏僻、安静的地方,听候安排,并询问起她银行卡中的余额。为了能够单独联系陈女士,“好心警官”还要求陈女士立刻去购买一个新的手机和电话卡。正好当时,陈女士也有购买一部新手机的打算,于是她便在双方保持通话的情况下来到了移动营业厅。途中经过派出所时,“好心警官”一再提醒陈女士不要过去,只有按照他电话里教的方式处理,才可以洗脱事主身上的嫌疑。
怕惹“祸”上身的女“事主”就这样,一步一步来到了办卡环节。可就在刚办完电话卡时,一条来自10086的反诈中心公益提醒短信惊醒“梦中人”:接到自称为公检法人员、通信管理局人员的电话,称你已涉嫌犯罪,将资金转移到安全账户的,都是电信诈骗,一定不要相信,不要转款。警方不会通过电话做笔录,逮捕证不会通过传真发送,更不会在网上查到。公检法机关从未设立所谓的“安全账户”,请微博、微信、抖音搜索并关注《海南反诈中心》公众号,如遇诈骗请立即拨打110报警。……
“咦,这怎么和我这会儿遇到的套路这么像?!”陈女士看完短信,感觉不对劲,立即按提醒的短信上的号码致电反诈中心,与接听电话的吴警官一确认,才明白:自己是遇上真骗子了!好险啊!
据悉,自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相关工作以来,海南移动便不断完善“防范电信诈骗”公益短信提醒机制,收集诈骗防范警示语,建立按月常态发送制度。截止2019年4月,已围绕“APP下载”、“航班延误取消”、“积分兑换、中奖短信”、“冒充公检法”以及“冒充公司领导”等主题发送提醒短信逾9500万条。不仅如此,还通过“反电诈”攻略宣传手册、营业厅LED屏滚动信息等多种方式进行电信诈骗防范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