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用户对出行安全不放心时,亲朋好友能够实时查看到用户的行动轨迹、拍摄的照片(比如车牌号等)、视频和语音,由守护人掌握,一旦发现危险,守护人可帮助报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侵害案件发生。
(2)一旦发生侵害案件或者意外事件,公安机关在接到报警后,可以调取受害人出事前的行动轨迹和拍摄的照片、视频,为侦破案件、寻找受害人提供第一手资料。
5、“寻人启事”
适用场景:社会公众(发起人)发现其家庭成员或者近亲属失踪,到公安机关报警,公安机关依据相关规定进行受理。为了扩大社会知情面,发动更多的群众帮助发现、查找,可以将公安机关受理报警后的人员失踪情况,通过“公安110”APP进行发布,全省用户都能看到并帮助发现、查找。
使用方法:社会公众(发起人)发现其家庭成员或者近亲属失踪后,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到公安机关报警,在公安机关受理后,由社会公众(发起人)通过河北“公安110”APP的“寻人启事”模块,填报失踪人员的基本信息、体貌衣着特征、失踪时间地点等情况,以及受理报警的公安机关单位及联系电话、本人联系方式等信息后“提交”,由公安机关指挥中心接收该信息。指挥中心与发起人以及受理报警的单位联系核实后,将寻人信息发布到河北“公安110”APP,发动全省协助发现、查找。
亮点:
发起人可以上传失踪人员的照片、视频,形象说明体貌特征,方便查找;
规定只有公安机关受理失踪人员的报警后,才予以发布。既可以防止恶意寻人(如寻找非失踪人员),同时和公安机关立案相比,受理报警的程序较为简便,方便群众。
6、“线索举报”
适用场景:社会公众发现涉黑涉恶、涉枪、涉爆炸物、涉黄涉赌、环境污染、吸毒或制贩毒、知识产权、外国人三非等特定类型的线索,可以向公安机关举报。
使用方法:举报人通过河北“公安110”APP,点击“线索举报”,选择特定类型的线索后,填写文字、图片、视频、录音等形式的举报内容,并选择接收该举报的公安机关(默认为举报人当前所在地公安机关)后“提交”。
亮点:
(1)举报内容可以是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方便形象描述要举报的内容;
(2)举报人必须在APP内拍摄具备内容相关的照片、视频,不能从手机上选择其他渠道获取的照片、视频,并且APP会记录拍摄的时间、地点,防止虚假举报。
(3)举报人的手机号码、 姓名等信息,只能由处理民警可见,对其他人员一概隐藏,并且系统详细记录处理民警查看举报内容时的时间、账号、登录IP,最大限度保护举报人隐私。
7、拨打110、拨打122和短信报警
从河北“公安110”APP上,可以“拨打110”、“拨打122”、“短信报警”,和直接从手机上拨打110、122和发送短信到12110进行报警,效果一样。放在同一个APP上,方便群众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选择合适的报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