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犯罪看似离我们很远,但万一遇到了该怎么办?购买了服务后,对方却说“我们被骗了,提供不了服务,没钱退你”,应当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首先,核实信息,谨防被忽悠。当对方无法按照合同约定提供服务时,先要核实合同内容,弄清双方达成服务时是怎么约定的,比如发生闭店、无法提供服务等情形时有无处理方式。接下来要及时了解服务提供方的情况,比如为什么不再提供服务,有问题找谁,后续工作谁来负责,核实情况过程应固定为证据。
其次,积极沟通,防止损失扩大。消费者与服务提供者形成服务合同法律关系,服务提供者有义务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若涉及犯罪,应当弄清是谁涉嫌违法犯罪,是服务提供者,是其员工,还是关联企业。了解情况后,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损失扩大。实践中,服务涉及犯罪可以分为三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的服务内容涉及刑事犯罪,此时应积极向公安等有关部门报案等方式寻求救济;第二种情形,服务提供者涉及刑事犯罪或者其职工涉嫌犯罪,但与其和消费者之间的服务法律关系无关,消费者可通过民事诉讼方式处理;第三种情况,服务提供者并未涉嫌刑事犯罪,而是与其存在关联的企业涉嫌刑事犯罪,且与客户服务法律关系无关,消费者可通过民事诉讼方式处理。
最后,梳理证据,小额诉讼来帮忙。按照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权利义务关系清晰、争议不大、金额不大的金钱给付类案件,可由当事人合意或者法院依职权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小额诉讼程序不仅审理周期短、程序设置灵活,而且诉讼效益更优。在诉讼中,重点在于确保证明合同内容明确,服务费给付等合同履行情况、实际消费情况等事实的证据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