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诈骗手段层出不穷 涉及金钱就要谨慎!
很多时候,骗子的骗术、话术跟受骗人的生活场景结合得非常紧密,刚开始时受骗人可能意识不到对方目的是骗钱。
不仅如此,诈骗分子有时还会针对不同人的不同心理编造骗术,或者利用受害人的情绪让其无法识别自己被骗。
王晓伟说,诈骗分子在一些骗术会中让被害人感受到危机感、压迫感和紧迫感。
具体而言,骗子常见的方式包括,让被害人与外界的信息隔绝。比如,在冒充“公检法”诈骗中,诈骗分子往往要求被害人不要告诉他人有关这件事情的任何情况。
第二,设定特定场景,激发受害人的心理需求。其中包括三种形式,其一,虚构危情类。比如,诈骗分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告诉被害人,其卷入了一起案件当中,被害人由于急于自证清白就会落入相应的“陷阱 ”。
其二,利用情感类。其中一类是婚恋交友,另外一类是通过打造的“人设”获取被害人的信任,比如“卖茶女”类型的诈骗方式,诈骗分子会精心打造一个贩卖茶叶的女孩人设,在社交平台中经常性地与被害人联系,逐步获取信任后,让被害人“心甘情愿”地买茶、转款。
其三,提供机会类。这种“机会”指的是,无法通过正常途径获取的一些“机会”,比如代发论文、代办各种证件类等等。
王晓伟提示,一旦对方要与你发生金钱上的来往或办理金钱来往的相关业务就要小心警惕。同时,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并打开相关设置,很大程度上对常见类型的骗术能够起到防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