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110报案中心(全国电信诈骗报警平台)

【反诈中心】

@电信诈骗报警中心

“精准诈骗”源于个人信息被泄露诈骗分子如何掌握信息从而进行“精准诈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王晓伟告诉21记者,个人信息被泄露的原因大体围绕三个方面,个人信息保护意识淡薄、信息系统...

“精准诈骗”源于个人信息被泄露


诈骗分子如何掌握信息从而进行“精准诈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王晓伟告诉21记者,个人信息被泄露的原因大体围绕三个方面,个人信息保护意识淡薄、信息系统被黑客攻击、行业内鬼泄露信息。

第一,个人信息保护意识淡薄。有些人不注重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会在一些网站上填写详细的身份信息或者点击、下载一些不明来源的链接、应用程序,个人信息就有可能流入被犯罪分子手中。在线下,公众领取小礼品时填写的身份信息也有可能被泄露,从而被犯罪分子掌握。

其次,犯罪分子利用技术手段攻击某些信息系统,从中获取大量个人信息的数据。比如,2016年发生的徐玉玉案,高考结束后,徐玉玉因被诈骗电话骗走近万元的大学学费,郁结于心,报案回家路上晕厥,经医院全力抢救后未能挽救回生命。此案中,徐玉玉的信息是黑客非法侵入山东省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信息平台网站,获取到高考学生的个人信息,诈骗分子从而对徐玉玉实施诈骗。

第三,“行业内鬼”泄露信息。有条件获取个人信息的相关行业从业者为经济利益而泄露。

现在有些犯罪分子会通过“精准引流”后得到被害人的信息,再对其实施诈骗,从而提高诈骗的“精准”程度。对于“精准引流”的方式,王晓伟举例说明,比如,有些“刷单诈骗”中,诈骗分子在网上发布‘足不出户月入百万’类似的广告宣传语,对此有需求的人就会浏览广告并且在网站上填写个人信息,诈骗分子通过被害人填写的个人信息对其实施诈骗。


新型诈骗手段层出不穷 涉及金钱就要谨慎!


很多时候,骗子的骗术、话术跟受骗人的生活场景结合得非常紧密,刚开始时受骗人可能意识不到对方目的是骗钱。

不仅如此,诈骗分子有时还会针对不同人的不同心理编造骗术,或者利用受害人的情绪让其无法识别自己被骗。

王晓伟说,诈骗分子在一些骗术会中让被害人感受到危机感、压迫感和紧迫感。

具体而言,骗子常见的方式包括,让被害人与外界的信息隔绝。比如,在冒充“公检法”诈骗中,诈骗分子往往要求被害人不要告诉他人有关这件事情的任何情况。

第二,设定特定场景,激发受害人的心理需求。其中包括三种形式,其一,虚构危情类。比如,诈骗分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告诉被害人,其卷入了一起案件当中,被害人由于急于自证清白就会落入相应的“陷阱 ”。

其二,利用情感类。其中一类是婚恋交友,另外一类是通过打造的“人设”获取被害人的信任,比如“卖茶女”类型的诈骗方式,诈骗分子会精心打造一个贩卖茶叶的女孩人设,在社交平台中经常性地与被害人联系,逐步获取信任后,让被害人“心甘情愿”地买茶、转款。


【反诈中心】

@电信诈骗报警中心

上一篇:全国网络诈骗报警平台-网上110报警平台中心
下一篇:网上诈骗报警中心-网络110被骗报警中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