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债网遇假律师
借给朋友8000多元,一连四五年要不回来,快成了刘先生的心病。今年2月底,刘先生在手机上刷短视频,看到武汉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广告,打电话简单咨询后,他通过微信加上了自称诉讼经验丰富的冉律师。“以律所的名义发告知函,再介入调解,案件金额不大,十拿九稳的事儿。”冉律师胜券在握的口吻,让刘先生感觉就像抓到了救命稻草,二话没说就按要求给对方转账600元服务费。
“付款后我收到了电子收据,见上面有律师事务所的章,便没再怀疑对方的资质和身份。”然而,刘先生左等右等,不见事情有进展。冉律师解释说,因为欠款方拒接电话,自己无法介入调解,建议他直接起诉,只需要再交800元“信息查询费”。
收费名目云里雾里,刘先生立马警觉起来,他要求冉律师退还600元服务费,却被告知自己已经享受到法律咨询、发放告知函、着手调解一系列服务,费用“恕不退还”。更让他气恼的是,当他提出想看看冉律师及律所的相关资质后,对方就此“失联”了。刘先生如梦初醒,一番查询核实,发现所谓的律师事务所和律师都是子虚乌有,随即向公安尖草坪分局迎新街派出所报案。目前,警方已对此案展开调查。
咨询公司多越界
打开搜索网站,输入“法律咨询”关键词,不少法律咨询公司的广告映入眼帘。“专注解决债务逾期问题”“专业团队七对一协商解决”“多年经验律师带领团队”……宣传页面上富有感染力的介绍,吸引了不少求助者主动留下电话预约咨询服务。这些法律咨询公司靠谱吗?与律师事务所又有何区别?记者向业内人士了解到,法律咨询公司、法务公司等主体通常属于在市场监管部门注册登记的有限责任公司,仅持有企业营业执照,而非律师事务所执业许可证。
根据法律规定,律师的执业机构是律师事务所,可以担任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律顾问,也可以代理各类案件,提供法律咨询、代写文书等服务。而法律咨询公司归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管理,可以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但仅限于咨询,不能承接律师执业业务。同时,非律师以公民身份从事案件代理行为,也不能收取法律服务费用。
司法实践中,不乏法律咨询公司混淆视听,特别是在网上“招揽”客户,提供诉讼代理等“跨界”服务,无法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大家一定要谨慎选择,不给投机取巧的机构可乘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