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小小的快递面单上,姓名、电话、地址等个人信息一应俱全。可在不法分子眼中,这些信息是极具诱惑力的“商品”,在灰色地带被明码标价进行交易,最终流入诈骗、敲诈勒索等犯罪团伙的手中。不久前,扬州仪征就接连发生了好几起类似案件,不法分子通过快递单上的信息掌握受害者情况,实施诈骗。近日,仪征市检察院办理了一起侵害公民个人信息案,一诈骗团伙被公诉,同时,快递公司的“内鬼”也一并落网。
网购母婴用品,“客服”打来电话
不久前,扬州仪征的小马在某网店下单购买了80多元的母婴用品。两天后,她接到了一个外地电话,对方称是网店客服,“您的快递在运输途中丢失,现在我们主动联系您办理理赔手续。”
接着,对方准确说出了小马的姓名、电话、家庭地址,小马没有丝毫怀疑,立刻根据对方提示,添加对方为微信好友,并将银行卡号发给了对方。随即,对方发来一张成功转账100元的截图。小马正准备核实,对方又说,钱多转了十几元,需要退回,否则将影响个人征信。
“怎么退回?我再转账给你吗?”小马有些慌了神。面对疑问,对方表示,退款操作有些麻烦,为了协助她尽快完成退款,可以开手机屏幕视频共享进行一对一指导,小马同意了。
在视频通话中,对方并没有进行所谓的“指导”,而是顾左右而言他。小马的家人发现不对劲,立即掐断了连线。随后,小马的手机就收到了一条银行发来的“转账10万元”的验证码短信。小马和家人感到一阵后怕,“如果屏幕仍然是共享状态,对方看到转账验证码,钱很有可能就被转走了!”
惊魂未定的小马立即联系网店卖家。对方回复,快递包裹并没有丢失,也没有安排客服人员联系小马。小马意识到遭遇诈骗,立即报警。
“差一点我就被骗了10万元。可是,我的个人信息是怎么流转到骗子手中的呢?”小马很疑惑。
信息泄露,竟是“内鬼”所为
那段时间,除了小马,还有多位仪征市民也向警方反映遭遇了类似诈骗,都是以包裹丢失为名提出共享屏幕要求。仪征警方对此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力量展开调查。
经查,这些诈骗电话都与快递包裹有关,且都由同一家快递公司运输,警方便将目光锁定在了这些包裹轨迹上。很快,警方发现,从全国各地寄给报案人的这些包裹,都经过了广东省雷州市的一个快递中转站。警方进一步研判后发现,该站点的负责人何某十分可疑。经传唤,何某很快交代了其伙同他人偷拍快递面单并售卖信息的犯罪事实。
原来,此前何某在浏览论坛时,发现有人留言高价收“料”,而这个“料”,就是快递面单信息。何某与对方取得联系后得知,每一张包含个人信息的快递面单都可以卖钱,且收购价格因“单”而异,每条2至5元不等,其中,涉及老年人、宝妈信息的快递面单收购价最高。
何某见有利可图,便指使工作站的三名快递小哥收集快递面单。由于中转站装有监控,何某便让他们在外出揽件时偷拍快递单。之后,他又通过加密聊天软件,将这些信息卖给收“料”人,以躲避警方追查。根据何某的供述,公安机关循线追踪,在广东湛江抓获了收“料”人黄某。经查,黄某此前也干过快递员,得知卖快递面单这一赚钱门路之后,便通过发布广告的方式,向他人收购快递面单,从中倒卖赚取差价。
警方根据从黄某处掌握到的交易记录,接连在浙江、福建等地抓获了51名涉案人员,这些人均是网店店主或者快递员。而其中一些人更是因为瞄准了快递面单这一“油水”,长期活跃在网店集中区,应聘短期快递员,利用工作机会疯狂偷拍快递单并进行贩卖。据了解,网店大促期间,因快递单量大,短短两三个月内,犯罪嫌疑人就可以获利十几万元。
截至案发,何某团伙累计拍摄快递单5万多张,黄某出售快递单近4万张,获利达9万余元,这些快递单最终流转至诈骗集团手中。
近日,仪征市检察院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对何某、黄某等5人提起公诉。何某、黄某等5人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仪征市法院判处拘役四个月到有期徒刑三年不等的刑罚。之后,又有其他25名犯罪嫌疑人分两批陆续被起诉至法院,正在等待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