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名七旬老人接到湖南“警方”电话,这次“警方”没有要求她汇款至“安全账户”,而是要求老人将全部积蓄汇入到她自己另一个银行账户中,但一波操作下来,老人的68万养老金仍险些被骗。5月30日,上游新闻(报料邮箱:cnshanngyou@163.com)记者从上海市公安局了解到,目前该案还在调查中。
5月17日下午,上海闵行公安分局接到建设银行龙茗路支行工作人员报警,称有一名顾客疑似遭遇诈骗。民警到现场后了解到,5月16日,74岁的王女士的账户在银行手机APP网络商城购买了1120克实物黄金(约合人民币68万元),收货地址为广东某地。由于交易金额巨大且异地收货,银行方面在核实时又发现该收货地址与外省市一笔交易的收货地址一致,存在疑点,于是银行工作人员在5月17日上午电话联系王女士核实。接到电话的王女士起初表示毫不知情,挂断电话后不久却又主动回拨银行工作人员表示确系自己购买,前后矛盾的说辞引起了银行工作人员的担心。在邀请王女士到银行网点当面核实的同时,工作人员根据“平安联盟”警银劝阻机制的要求,向警方报了警。
上海市公安局闵行分局刑侦支队反诈专班负责人刘学介绍,民警到场确认“收货人是谁”“谁购买了黄金”等关键性问题时,王女士始终神色紧张、语焉不详。据此,民警判断老人很可能遭遇电信网络诈骗,遂果断要求银行暂停该笔寄递业务,并通知家属和老人一起到派出所进一步核查。5月30日,上海警方通报了案件办理情况。图片来源/上海警方
“深入交流后发现,王女士最近刚购买了一部新手机,在征得同意后,民警检查了手机,发现这款新手机只安装了微信和某银行的APP,而且一直保持视频通话状态,时长已近300小时。”刘学说,经过劝说和防范宣传,王女士终于道出原委。
原来,3月中旬,王女士接到了一通自称是湖南警方的人打来的Facetime通话,声称王女士已经涉嫌一起重特大刑事案件,还发来了有王女士照片、身份信息的“通缉令”。对方表示由于“案情重大”,且牵涉到银行和本地公安机关内部人员,为了顺利开展侦查工作,要求其“不能声张”,不许告诉银行和本地公安机关“实情”,否则“专案组将直飞上海将她缉拿回湖南审讯”。
受到惊吓的王女士一时没了主见,很快按照对方要求购买了一台新手机并安装了相关银行的APP。之后,诈骗分子以“调查”为由让她将存款全部集中到本人建设银行账户中。由于是转进本人账户,王女士并未起疑。其间,她还根据对方要求,将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验证码等关键信息都给了对方,导致诈骗分子获得相关授权后,可以以王女士的身份在银行网络商城购买黄金并寄递。为了控制王女士,诈骗分子还要求她每日汇报生活情况和动向,始终保持视频通话,不得接听任何电话、回复任何信息。
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九支队副支队长姜鹏告诉上游新闻记者,这起案件是冒充公检法诈骗的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