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见了,钱被骗了,微信被拉黑了,发现自己被诈骗,应该怎么办?遇到这种十万火急的事儿,首先肯定是要去报案。但是,该怎么报案,用什么方式报案,其实是一个“技术活”,也是有一定方法的。
我们都知道报案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可以直接到案发地派出所报案,二是可以拨打110报警电话报案,三是也可以通过信件、短信、互联网等方式进行报案,报案的方式这么多,选择到合适的报案方式,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对于诈骗案件而言,一旦发现自己被骗,要在充分准备好报案材料的情况下,第一时间找到有管辖权的单位,提供相关线索,及时立案,才能最大程度挽回损失。为了提高立案的可能性,本文将结合实务与大家一起分享关于诈骗报案的有关知识。
一、诈骗罪的立案标准?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其中,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数额较大这三点对于构成诈骗犯罪缺一不可,由于诈骗案件与一般的民事纠纷存在理解上的差异,导致部分群众认为自己被骗了,但是在报案时会遇到一些立案难的问题。
关于诈骗罪的犯罪构成在这里不细说,因为每个具体案件要具体分析,但是诈骗罪的立案金额标准是基本固定的。根据两高《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关于“数额较大”的标准为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诈骗罪的立案金额标准是3000元,只要被骗财物价值3000元以上的,公安机关就应当依法立案。
但是,各地区结合各自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规定的数额幅度内作出了具体规定,在诈骗罪的立案金额标准上也有略微差别。例如,北京是5000元立案,上海是5000元,湖北是5000元,江苏是6000元,山东6000元。
另外,常见的其他几种诈骗案件立案金额标准,电信网络诈骗3000元,集资诈骗10万元,贷款诈骗5万元,信用卡诈骗5000元,合同诈骗2万元。
二、报案方式的选择
通常来说,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公安机关管辖。对于诈骗案件,肯定是就近选择被骗所在地公安机关报案,但是如果存在案件管辖的争议,经常会遇到几个部门互相推诿的情况,这时被害人一定既要选择有管辖权的,又方便补充材料的公安机关来报案,可以选择到诈骗行为发生地、被害人被骗时所在地、诈骗所得财物的实际取得地和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等地域的公安机关报案。
公安机关一般将诈骗分为两大类:一是接触性的普通诈骗,二是非接触性的新型电信网络诈骗。
接解性诈骗,意思就是与犯罪嫌疑人见过面的那种诈骗方式,又细分合同诈骗、集资诈骗、普通诈骗等。包括与对方签合同所在地、给对方转账时所在地、和对方见面接触地等,这些地方的公安机关都有权管辖。要是合同诈骗、集资诈骗就去这些地方的经侦大队报案;要是其他普通诈骗,就是到当地派出所报案。
对于这类涉经济犯罪诈骗案件(合同诈骗),案件事实往往介于刑事犯罪和民事纠纷之间,民刑交叉部分难以让民警能够直接判断出案件性质,对于这类诈骗案件,要想有效提高立案的可能性,报案人应当在报案前充分准备报案材料和收集有关证据,确保案件能够尽快得到立案。
非接触性诈骗,当然就是指根本没见过面的诈骗方式,也就是电信网络诈骗等。包括给对方转账时所在地、与对方通话、发信息、微信时你的所在地,这些地方的派出所都有权管辖,可以去这些地方的派出所报案。
对于这类电信诈骗案件,应当尽快拨打110或者到最近的公安机关报案,因为这类案件诈骗犯罪行为明显,事实也没有争议,公安机关能够在调查后迅速立案,只有尽快立案,才能尽可能更快的挽回损失。
三、报案时该做哪些准备
公安机关的立案条件是:一是有犯罪事实发生,二是依法需要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对于案件事实相对复杂的诈骗案件(例如合同诈骗)而言,准备的报案材料应当尽量做到重点明确、逻辑清晰、材料完备,最大程度地减少侦查人员的工作量,做到有的放矢,才能达到及时立案的效果。合同诈骗报案时最好准备如下报案材料:
1、案发经过文字材料;
2、报案人身份证明材料(委托律师律所证明函和委托书);
3、报案公司工商登记材料(股东情况、营业执照等);
4、被控告人个人/公司基本情况;
5、签订合同原件/复印件;
6、收付款银行转账流水书面证明材料;
7、双方沟通短信、微信、邮件书面证明材料;
8、招标书、担保函、银行存单、提货单、仓储单等涉及交易书面证明材料;
9、涉及民事诉讼的诉状、判决书面材料。